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

讀後心得【金閣寺閱讀心得】高思大


分享者:高思大

本篇讀後心得來自於明熙兄之啟發,

原本讀完整本書後,全然無感,

然而,於例會會前經由明熙兄一翻鞭辟入裡的剖析,

方始感受深刻的啟發,首先非常感謝明熙大哥。



或許金閣寺一書中,

係對於人性中黑暗、邪惡面的探索,

作者描寫書中主角溝口對於自身的邪惡

由懵懂、啟蒙、誘惑、掙扎、嘗試、

到最後邪惡、黑暗全面佔據溝口的全部人性。



溝口對於邪惡的懵懂或來自於母親的偷情,

雖然父親以其大手遮眼嘗試阻止溝口知悉,

但並未成功,溝口幼年懵懂的心中

已經由母親偷情埋下邪惡的種子。



溝口對於人性惡性的啟蒙,莫過於接觸柏木,

與柏木的交往,由柏木的言、行中,

無寧步步加深溝口對於人性中惡性的源起及理論的瞭解。



經由柏木的誘引,溝口有二次接觸女體的機會,

雖終未成功完成性行為,但經由二次女體接觸的誘引,

使溝口親身體會人性中惡性慾望的力量,

而二次性行為失敗體驗過程中,

金閣的出現或許是溝口內涵的善性對於溝口的拉扯與掙扎。



另一次溝口以腳踩踏懷孕女子的腹部,

致該女子因此流產,

這是溝口再一次嘗試邪惡、黑暗的實踐,

這次邪惡的實踐,帶給溝口竟是一項愉快的經驗,



除了邪惡以外,書中仍有「善念」對於溝口一再的拉扯,

父親對於金閣極善、極美的描述,是人性的善;

父親大手遮住溝口的眼睛,在於阻止溝口勿要遭邪惡所影響;

鶴川本身在在呈現極為陽光的行為、舉止,

以及文本前段中對於溝口的言行均賦予好的、善的詮解,

,亦無非在期待溝口能執著於自己的善性。



但全書中所有「善」的象徵貫串全書竟均一一的破滅,

除了母親的偷情,是溝口幼時邪惡的種子外,

有為子是溝口第一個愛戀的對象,

但最後與逃兵一起自戕。

住持和尚原本對於溝口應係作之師、作之君,

卻潛行外出嫖妓,亦是善的毀敗。

分乳予出征男友的女子,象徵男女間即使因戰爭分隔,

亦永遠水乳交融、不離不棄,

未料男子戰死,女子嗣亦流產,

命運的捉弄下,女子成為人盡可夫之女人,

再度使善、美的象徵破滅。

鶴川在溝口心目中是永恆的陽光小子,

最後經由柏木口中知悉鶴川單戀的自裁,

使溝口感受到陽光亦永遠有照不到的陰暗角落。



全書中溝口的父親期待溝口成為善人,

但病塌上的父親 使舉起大手,

那支病弱的手是擋不住溝口與邪惡的接觸。

而父親英年早逝,就更加使溝口的惡性萌發、擴大。



金閣的美與善是父親留給溝口「性善」的象徵,

但在溝口的成長中,

善的力量不斷萎縮,

惡的力量持續茁壯,

金閣在溝口邪惡本性的發展上慢慢成為唯一的障礙,

最後的結果,當然要經由溝口之手燒燬金閣,

使溝口邪惡、黑暗的心性自此暢行無阻、勃發極致。



我認為作者原本讓溝口自己與金閣一起燒燬,

這是人性善與惡的最後一次決 ,

若溝口與金闊一起燒死、毀滅,

那溝口終究居於善地,得到善終。

孰料通往金閣三樓究竟頂的門居然被鎖住未能打開,

以致溝口未得「善」的結束,

最後「好死不如賴活」而淪於邪惡、黑暗之中,

這是命運使然,實係人生無奈。



為何三島要如此深刻描述人性的邪惡?

又如此極端的窮究邪惡在人性中的發展呢?

或許三島認為人如果不能確切的理解何謂「邪惡」,

卻一味侈言「人性本善」,所謂的「善」亦無非空言了。

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

0222【金閣寺】陳人孝

【金閣寺】
三島由紀夫生於1925年, 歿於1970年,
享年45歲.一生著作繁多, 並曾兩次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.奈何命運多桀,始終與此大獎失之交臂.

金閣寺被認為是三島美學創作的巔峰,
在日本國內得獎無數,
也深受海內外文學家的好評.
此書緣於1950年一位韓裔小僧因為忌妒金閣寺的美,無法忍受內心的翻騰燒了金閣寺,
成為轟動日本社會的大事件.1956年,三島根據此事件,
搜集相關資料後,出版了這本小說.

這本小說的主角構口幾乎就是三島的化身,
透過主角的行止,
在小說中我們也和作者一起經歷他所建構出來的虛無美學經驗.

金閣寺可說是日本傳統美的代表,它在1994年也被列為世界遺產古蹟.
三島透過這本小說,和金閣寺談了一場愛恨情愁轟轟烈烈的情愛,
本想燒完就自殺的他, 最後竟然決定活下來, 讓讀者留下一團迷霧….

 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導讀人: 陳人孝
 指定分享: 張木水,陳雪鴻,羅秀珠,定南
 主持人: 楊明熙, 彭碧如
 指導學長: 楊明熙

七七人